Search

前幾天,到師大帶七位國小階段的過動男孩做瑜伽。我曾經教過很多過動兒,但全班都是過兒還是頭一遭,很是有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前幾天,到師大帶七位國小階段的過動男孩做瑜伽。我曾經教過很多過動兒,但全班都是過兒還是頭一遭,很是有趣。
課程前後,我習慣帶一小段靜坐,通常會敲三聲缽,引導孩子閉眼仔細聆聽,數滿三聲後才睜開眼睛。
原本以為過兒們沒辦法靜坐,但很意外地,他們很配合,甚至坐完後,還能練習兩分鐘的蜜蜂調息法。我也很好奇這一段靜心,他們身上的穿戴裝置會顯示怎樣的心律變化(這是配合一項大學的研究計畫,堂整堂課都會紀錄參加成員的生理數據)。
最好玩的是,結束前我說要再靜坐一次,一開始他們鬧哄哄的,我可不管秩序,自己先帶頭坐好,敲響第一聲缽,此時他們自動意識到該要做些什麼,紛紛盤腿坐好。
敲完三聲後,現場仍一片靜悄悄的,每個人都認真端坐,一動也不動。
如此的氛圍真是太美好了!我不忍打擾他們,於是又多坐了兩分鐘,這時才有一位六年級的哥哥睜開眼睛。
「你們剛剛坐得真好,我想知道,你們閉著眼睛都在想些什麼?」我問道。
「我們都在想,怎麼都還不敲第三聲?等好久喔!」「對呀,我心中一直想一直想,快點敲快點敲快點敲!」大家異口同聲地說。
「不,早就已經敲完第三聲了,只是你們剛剛在吵,都沒聽到。」六年級的哥哥大聲說。
真是一場美麗的誤會。不只要能動,也要能靜,如此的一堂課就是最完美的了。

(圖是我小時候莫名其妙在靜坐🤣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張以昕,現居台北市,擔任全職瑜伽老師,教授成人、兒童、樂齡、親子及孕婦瑜伽。業餘文字工作者,最新著作《瑜伽這檔事》(有鹿文化)。瑜伽與文字工作邀請,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